
醫生手記 投資與抑鬱症
孝女 Winnie 的母親數年前退休,之後利用積蓄投資股票及其他投資工具,頗有斬獲,不過近日行為變得怪異。由於母親情緒日益低落,Winnie 終於忍不住帶母親到家庭醫生處求診,懷疑是情緒病後轉介往精神科治療,確診為抑鬱症。 原來 Winnie 的母親聽從了銀行職員的游說,購入了一種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初時雖然回報不俗,可是後期卻令她輸了 20 萬元。她對此極不開心,也非常自責,覺得自己十分愚蠢,竟然聽信銀行職員的推銷。由於覺得自己「太笨」,更不敢和兒女傾訴,結果引發抑鬱症。最後她服藥 6 星期後,情緒已大有改善。 投資市場風高浪急,有人一夜致富,也有人一鋪清袋。金融從業員常常要面對龐大壓力,出現抑鬱問題的人不在少數。有時候引致抑鬱的原因不在於銀碼大小,如 Winnie 的母親有兩個孝順子女,即使損失 20 萬元也不致影響生活,可是自責的情緒卻令她積鬱成病。 你們可能會問,究竟如何是一般的不開心,如何才是抑鬱症?簡單來說,抑鬱症患者除了出現負面情緒外,還會影響生活,對以往有興趣的事也提不起興趣,如 Winnie 母親的個案就連街也不想出、飯也不想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