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D睇●健康News Feed】瞓得太多/太少健康同樣會響警號 死亡機率急升
上班族普遍有「唔夠瞓」問題,易影響健康,導致百病叢生。一項研究發現在周末或假日補眠可抵銷因平日缺乏睡眠帶來的死亡危機。本港精神科醫生建議睡眠不足的日子,即日補眠比留待周末才補眠理想,因更能幫助身體機能修復,日間小睡20分鐘,已可為身體「差一差」電。 記者:梁麗兒...

節日「放閃帖」 引爆情緒病
2018/03/09 專家指女性較易受節日氣氛影響心情。(iStock) 大節日開心玩樂的歡愉,帶來的隨時是情緒病復發的觸發點!有精神科醫生指,大節日前後求診個案升勢明顯,不少人因對節日有期望,感到「無人陪」致情緒病復發,農曆新年、中秋節等團聚氣氛濃厚節日最高危。曾有女患者...

醫生手記 投資與抑鬱症
孝女 Winnie 的母親數年前退休,之後利用積蓄投資股票及其他投資工具,頗有斬獲,不過近日行為變得怪異。由於母親情緒日益低落,Winnie 終於忍不住帶母親到家庭醫生處求診,懷疑是情緒病後轉介往精神科治療,確診為抑鬱症。 原來 Winnie...

【動畫●聖誕要健康】節日冇人陪易誘發抑鬱 曬太陽會開心啲?
冬日天氣易令人感到懶洋洋,經常想睡覺,又或早上特別「唔願起床」,似活力指數大倒退,是否情緒病發作或抑鬱的先兆?精神科醫生表示,寒冷天氣令人容易懶床,加上減少運動會造成腦部分泌安多酚不足,當缺乏活力,便容易感到「瞓極唔夠」,若同時出現情緒低落、容易攰及對事情失去興趣,就可能是...

情緒兩極也是病
你有沒有試過忽然覺得自信滿滿,無所不能;突然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人生沒有希望?如果長期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患上了雙向性情緒病(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或稱雙相情緒障礙,亦即是俗稱的「鬱躁症」。 ...

【健康online】忽然自覺靚仔又叻仔?小心「雙相情緒障礙」突襲
總是自覺停不下來、不停說話、經常亂花錢,或忽然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好叻」,突然出現這些性格巨變,小心是患上「雙相情緒障礙」。精神科醫生指出,患者多於年青時期發病,出現一些較大的壓力事件、缺乏睡眠及飲酒都可以引致病發,對工作及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記者:梁麗兒 ...

枱面混亂,可能係一種病? 專注力失調大測試
有人話書枱愈亂,愈有創意,不過在醫學角度,有可能暗藏「隱疾」,因為這是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患者,其中一項常見的行為特徵。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解釋,有些患者更會遊魂、坐唔定、經常漏帶鎖匙銀包、事情怎也記不住。 成人們想知道,點樣為之有問題?即check!...

Dr.東:兒童睡前癖好多 毋須強行糾正
小朋友總是喜歡搓着被角或毛巾,或者要撫摸媽媽耳朵或頭髮才能入睡嗎?不少家長擔心子女這些「怪癖」影響成長,甚至強行糾正過來。有精神科醫生表示,這些睡前癖好並無糾正的必要,反而能給予兒童安全感,有安穩舒適作用,多達80%至90%小朋友有這些習慣。強行糾正反令他們焦慮不安,長大後...

【指尖陀螺】刺激手部提升專注力 未必能減壓
指尖陀螺熱潮殺入本港,有店舖更包裝此陀螺為「減壓神器」,聲稱能抗焦慮甚至輔助戒煙。美國有研究指,專注力不足人士玩指尖陀螺可以提升專注力。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指,專注力不足人士往往會「隻手不停郁、捽住嘢,或一路行一路摸牆身」,透過手部刺激獲得舒服感,從而變得集中。他認為指尖陀...

【壹級急症】潔癖=強迫症?多數患者是緊張大師或完美主義者
強迫症,英文簡稱OCD,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說:「在精神科中是指有些思想屬於自己,自己去想一些奇怪的事,並覺得不合理、很無稽,但不停在腦海中纏繞,因而產生不安感,這是強迫思想;而強迫行為是會重覆做一些行為,而不做這些行為就會不安,有些病人兩樣都有。」...